十月港股下跌近3500點,恆指創十年新低。除受美國加息周期所導致環球經濟衰退影響外,內地政策市下更令指數反彈乏力。據報主動型基金於九月已沽出300億美金市值的中概股,十月數據定必更為慘烈。二十大會議後與兩位於外資投行任職的朋友閒聊,皆毫不忌諱的表示總部已下達命令,加注中港股票時要加倍審慎。股票的賣點從來都是銷售「未來」與「希望」,當最財雄勢大的基金亦對港股徹底絕望時,港股何時能絕地翻生?
二十大的啟示
受制於內地政策,港股早已完全失去反彈力,二十大會議後情況明顯加劇。民間普遍只關注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中途離場這類無關痛癢的花邊新聞,卻無視會議內容對股市的潛藏危機。我簡單歸納數項重點:
- 堅持動態清零。早前有分析認為二十大後防疫政策會逐步鬆綁,展望內地放寬防疫政策亦是過去一年不少機構投資者堅持持有中概股的最後信念,可惜習主席會議中明言對「動態清零」毫不動搖,股市經濟短期內反彈的可能性已落空。
- 推出共同富裕新政。去年起強調共同富裕的理念,但一直未有政策配合,本次二十大終於提出「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揚言要完善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共同富裕政策終於實行,內地巨富及其旗下股票當然遭殃,騰訊(700)及阿里巴巴(9988)即時出現沽壓。科網巨企透過壟斷市場維持發展的局面已過。
- 新班底缺乏經濟領袖。過去國家最高領導層均有暗熟經濟的領袖,如九十年代的朱鎔基,惟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名單卻不見李克強的蹤影,令外間擔憂未來經濟政策由誰主導。
撈底時刻?
二十大令外資更懷疑內地經濟前景,令指數時光倒流重回十年低位,亦難免令人蠢蠢欲動想襯機吸納,但對於撈底,我個人的看法較為保守。
首先,市場跌勢無明顯恐慌跡象,縱使市場動輒過千點跌幅,但畢竟跌勢已持續近兩年,市場早已適應,至今仍未見因過度恐怖而拋售及被追收按金而引致的連環斬倉情況,後市難以因過度沽出而有大反彈。其次,未見政策救市消息,由美國主導的加息環境下,似乎各國誓要推倒股市亦要壓低通脹;另外內地經濟疲弱,相信亦難再有餘力推動北水買股。
對於撈底中概股,我只能奉勸入市前需有「必死」的決心,內地經濟結構於近兩年已徹底改變,共同富裕、反壟斷法、動態清零等政策已令一眾科網巨企無法重回昔日境況。即使未來內地經濟重回軌道,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的「股王」地位亦會由新晉股票取代,我們亦不應過於執迷往日的光輝。
文章所載資料乃作為教育投資者的一般資訊,并不構成要約或邀請,亦不構成作出認購或購買文章所提述的任何證劵的任何要約或邀請基礎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 serves as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 investor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or invita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any offer or invitation to make a subscription or purchase any of the securit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