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豐再施財技 散戶慘被陰乾

一代股王利豐早已於神壇隕落,於2020年疫下成功私有化,結束28年上市地位,縱然已離開股壇,但利豐財技之路仍未完結,近月售出旗下利豐物流予全球最大貨櫃船運經營者及貨櫃船供應商馬士基(Maersk),單一業務的估值已遠超昔日私有化作價,一眾小股東欲哭無淚。

私有化建議價被嚴重被壓低

利豐於2020年股價於低位$0.5提出私有化,即使註銷價為$1.25,溢價150%,但小股東們仍然不滿,一者,早已持有蟹貨多年,溢價再高亦不能回本;二者,以註銷價計算公司總值只約106.7億,但早於2019年,淡馬石收購旗下利豐物流時,利豐物流估值已有108.9億,公司總值被嚴重低估。

2019年淡馬石以14億美元收購利豐物流21.7%股權

外援主導私有化

該次私有化要約方並非馮氏家族,而是一間名為Golden Lincoln Holding I Limited的控股公司,旗下普洛斯中國集團背後資本雄厚,不乏資本市場大戶:高瓴資本、中銀投資、萬科…筆者估計馮氏家族未必具充足流動資本私有化利豐,倒不如借助外力,襯疫市下股票遭拋售,及早收割。於龐大資本主導下,私有化事宜自然水到渠成。

利豐私有化要約人背景殊不簡單

私有化 「數人頭」

私有化要約方多為財雄勢大,資本上絕對壓倒散戶,私有化過程最令要約方頭痛莫過於「數人頭」。港股私有化中,其中一項要求為在場無利害股東一人一票投票,當中至少75%批准私有化,一人一票重點在於即使持有任何數量股份,亦視作一票,如反對私有化的小股東人數眾多,或令私有化出現暗湧。「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大戶「種人頭」財技應運而生。大戶將股份拆開,每位「人頭」各持一股,再於券商提出實物股票到場投票支持通過私有化。「種人頭」醜聞常有發生,是次利豐私有化表決中201人支持,51人反對,當中是否涉及「種人頭」,抑或民心所向,大比數支持私有化?交由讀者判斷。

利豐私有化表決結果

高價出售物流業務 穩袋過百億

於去年年末,私有化終極目的終於湧現,利豐以約280億港元出售餘下利豐物流股權予馬士基,對比2020年私有化下公司估值106.7億港元,旗下物流業務已超出170億。小股東固然不忿,集體向證監會投訴,要求證監會徹查利豐私有化獨立財務顧問百德能證券有否失職。筆者替小股東感動可憐,但確實追討無門,利豐早已離開二級市場,證監會確實缺乏動機及能力去處理,而且包攬訴訟於香港為刑事罪行,小股實在難以集合力量與財團抗衡。

勿貪平買股 以免重渡覆轍

散戶喜愛價值投資,市場亦愛吹捧價值投資為投資正途,眼見昔日股神巴菲特靠買入低市淨率(P/B)、低市盈率(P/E)股票發達,就爭相仿傚,卻不知道人家資本足以成為控股股東,進入董事局控制公司;而自己則為散戶一名,任大戶財技魚肉,最終價值投資變價值投「井」。

文章所載資料乃作為教育投資者的一般資訊,并不構成要約或邀請,亦不構成作出認購或購買文章所提述的任何證劵的任何要約或邀請基礎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 serves as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 investor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or invita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any offer or invitation to make a subscription or purchase any of the securit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關於作者

Phemey Pon

>

【迎接牛市】《捕捉牛市懶人包》

  拆解2022年港股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