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審計協議羅生門

8月26日晚上,中美宣佈就審計監管達成協議,中概股退市危機看似解除,當晚中國海外互聯網ETF KWEB漲超7%。我曾於四月撰文指中方不容許審計底稿外洩,坦白而言,對於雙方達成協議確是感到驚訝,但細看之下,雙方就達成協議的言辭存在多項矛盾,現刻斷定在美中概股能逃出生天仍言之尚早。

審計監管因由

中美審計監管爭議源於2020年瑞幸咖啡的假數醜聞,隨後國會通過問責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於三年內提交審計底稿。審計底稿可視為核數師審核上市公司帳目的證明文件,投資者日常閱覽財務報表時只能接觸每項帳目的總數,如損益表中顯示的銷售金額,最多只會分為數個細項解釋銷售來源,但不會再詳細解釋每項收入的來源,只有審計底稿能提供背後的運算過程,交易細項及驗證程序等項目。因審計底稿會紀錄每樣事項的明細,若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能得到中概股的審計底稿,則能了解報表是否有虛假成份,更可得知中概股背後的敏感資料,如股東名單(中國官員的股票持倉)及交易對手資訊(與被美國制裁的國家交易)。

協議矛盾百出

審計底稿不但涉及中概股帳目真偽的問題,更牽涉國家機密,最初得知中方願意讓步時確實感到費解,但細心讀過雙方官方文件,方發現兩者對協議的解釋存在多項矛盾,根本未如傳媒所言「取得共識」。

根據PCAOB 8月26日的官方新聞稿,是次「共識」有三大重點:

一、PCAOB不需中證監的同意下,可自行判斷及選擇上市公司及審計機構作調查。但於同日中證監就監察合作協議記者會所發佈的新聞稿中表明:「美方須通過中方監管部門獲取審計底稿文件」。

二、PCAOB有權直接與審計調查有關人士面談及取得證據。而同日中方新聞稿則指:「美方需在中方參與和協助下對會計師事務所相關人員開展訪談和問詢」。

三、PCAOB有權獲取及儲存完整會計底稿文件。一般情況下,如底稿內存在敏感資訊,核數公司合伙人或高級職員會先將其刪去再交予下屬進行審計工作。加上於本年四月中證監已修訂法規,要求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嚴加保密國家機密,否則視為違法。

協議中三大重點皆有矛盾,何以傳媒仍報導為「達成共識」?

會計行業搵食艱難

在細節出現嚴重差異下,首當其衝的必為會計從業員。美方要求獲取底稿,但中方未批准,給還是不給?不給,違反美方審計法規,專業資格受質疑;給,於中方未批准下泄露國家機密,該當何罪?美方審計團隊將赴港檢查總部位於香港和內地的中概股審計記錄,後事如何發展,且看9月中旬分解。

文章所載資料乃作為教育投資者的一般資訊,并不構成要約或邀請,亦不構成作出認購或購買文章所提述的任何證劵的任何要約或邀請基礎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 serves as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 investor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or invita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any offer or invitation to make a subscription or purchase any of the securit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關於作者

Phemey P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