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想講解關於股票名字後面的英文字母。相信各位讀者瀏覽股票機時,經常都會見到有些股票名字後面,會連同例如「S」、「B」、「W」、「SS」之類,一些不明來歷的英文字母,而這篇文章就會解釋這些英文字母背後的含意。
「SS」股
首先由最罕見的「SS」股開始。「SS」,全寫為Stapled Securities ,中文名稱為「合訂證券」。合訂證券一般是指發行人將商業信託單位,跟一般證券捆綁,一同上市。目前市場上的合訂證券數量稀少,全港只有3隻。分別係朗廷酒店 (1270)、港燈 (2638)和香港電訊 (6823)。看到這些公司名稱,相信大家都看得出,這些都是股價比較穩定,波幅不大,很難炒上的股票。會買得這些股價的人,普遍都是想保存資產,而非追求高回報。

「S」股
之後就是「S」股,雖然與前面的「SS」股只差一個字,但意思就差之千里。「S」股代表Secondary listing,意思即是香港是那一間公司的第二上市地。例如網易 (9999)、新東方 (9901)等等,就是「S」股,他們的股價多數受第一上市地 (多數是美國) 的影響,要投資這些股票,就需要額外研究他們第一上市地的股市。

「W」股
接著到「W」股。「W」即是同股不同權,Weighted Voting Right。同股不同權的公司會發行最少兩類股份,兩類股份的每股投票權都不盡相同,通常都是由管理層持有投票權高的股份,散戶就持有投票權低的股份。以股票的本質而言,我認為同股不同權其實就是一個騙局。試以財技角度想想,老闆只要持有少量股票,就可以左右整間公司決策,而散戶付足錢買股票,就只能任人宰割,即使管理層實行一些損害小股東的動作,散戶亦毫無反抗能力。不過,大部分人都並不理性,所以這種股票,往往就人歡迎,而且愈炒愈有。好像小米 (1810)、美團 (3690)跟剛上市時的快手 (1024)就是好例子。

「SW」股
順帶一提,有時候我們還會見到「SW」股,例如京東 (9618)、阿里巴巴 (9988)同百度 (9888),意思即是第二上市加上同股不同權(「S」「W」),沒有其他特別意思。
「B」股
最後,當然要介紹最近兩年非常當炒的「B」股。「B」股即是Biotech Company,專門指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這些公司絕大部分都在燒錢開發產品,但一旦開發成功,就一本萬利,股價十級跳。所以曾經極受市場追捧,甫上市就成為倍升的例子多的是。例如諾輝健康 (6606)、歐康維視生物 (1477)之類。而這些公司有盈利後,就可以擺脫「B」字,變成普通股票。信達生物 (1801),就是一隻成功的前「B」股。

以上就是各種字母股的簡單介紹,其實事實上,不同種類的股票,都有各自的財技操作,如果你想知道點如何靈活運用各種財技,去捕捉倍升機會的話,可以繼續留意我的blog,或者報名參加我們Phemey.com的線上分享會,裡面會有更多有用的資訊供讀者參考。
文章所載資料乃作為教育投資者的一般資訊,并不構成要約或邀請,亦不構成作出認購或購買文章所提述的任何證劵的任何要約或邀請基礎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 serves as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 investor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or invita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any offer or invitation to make a subscription or purchase any of the securit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