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於九月月底宣佈沽出旗下中半山波老道21號豪宅項目。李氏父子獨具慧眼的印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上近期樓價回調又是全城熱話,賣盤一事自然成為媒體炒作題材。作為民間經濟領先指標,李超人家族賣樓套現的行為,不禁令人猜測香港樓市是否已響起喪鐘?
勿以單一交易論全局
談及長實集團大手沽出物業項目,最為經典莫過於2017年以402億沽出中環中心大部份業權,沽出後本港甲級商業大廈隨即由高位回落。媒體為求炒作,故意借鑒此事暗示本地樓市光景不再復返。事實上長實業務遍佈全球,單從一筆交易猜疑後市走向是何等荒謬。近期長實於英國亦沽出不少物業,為何又未見傳媒報導「誠哥看淡英國」?若單從一筆賣盤作判斷,恐怕長實早已看淡全宇宙。
綜合長實近年對香港房地產的操作,與其說李氏看淡港樓,不如說其對港樓的投資策略有所改變。回望疫情至今長實的房地產交易,當中共斥資約265億買入五項住宅官地及市建局項目地。若單純以淨資金流計算,疫情以來長實對香港樓市有淨現金流入,與坊間的說法有所出入。
以投資取向推斷背後思維
但大財團資金的流向並非重點,更為重要的是看透資金流所隱含的投資思想。過去兩年半長實在本地樓市的舉動,可綜合三個重點:一、沽出豪宅項目,二、買入住宅地皮,三、申請改建商業項目為住宅。
其舉動亦正反映香港現時的經濟走向,我嘗試逐一解讀,一、高收入人士移民及外資撤離令高尚住宅項目需求大減,租值大不如前,二、即使樓市回調,港人對私人住宅仍有需求,三、即使日後開關,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恐怕旅遊業及商業亦難以全面復甦。
「做deal」心態
李氏父子「做deal」一向精明,長實涉及的交易往往能低買高賣。除歸功於其獨到眼光外,其交易心態亦不容忽視,我用八字概括誠哥洽談生意的手法:「待價而沽,伺機而動」。我創業多年,明白商討交易時,切忌讓交易對手知道你著急於完成交易,否則只會被牽著鼻子走。由數年前內地大財團來港,財雄勢大的於高位接盤,到今時今日小業主為套現紛紛割價賣盤,於交易中著急的一方總是容易吃虧。反觀長實於交易中從容自然的態度往往令其主導交易,昔日沽出中環中心如是,今天以下限價買入住宅地皮亦如是。多年來有多少後起之秀來勢洶洶,誓要超越這位香港首富?多年來又只有誰能屹立不倒?
文章所載資料乃作為教育投資者的一般資訊,并不構成要約或邀請,亦不構成作出認購或購買文章所提述的任何證劵的任何要約或邀請基礎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 serves as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 investor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or invita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any offer or invitation to make a subscription or purchase any of the securit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